宁波天气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气象服务 > 气象科普 > 气象知识

2015年宁波市十大天气气候事件

日期:2015-12-29 发布者: 分享:

极强厄尔尼诺持续时间历史最长,气候年景差

此次厄尔尼诺事件(西班牙文El Niño,原意是“圣婴”,气象学定义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现象)始于2014年5月,并将持续到2016年春季,定性为“极强”,持续时间为历史最长。受其影响,今年气候年景异常,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,多项气象要素屡破极值。我市年平均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3.8成,其中余姚、鄞州、奉化降水量破建站以来最多记录,慈溪 、北仑、象山为建站以来第二多,梅期和秋季连阴雨降水量之多历史罕见;年内影响台风个数多、强度强,且双台风或多台风共存时间长;气温波动异常,出梅后气温偏低,冬季冷空气活动偏弱,严寒、大雪、冰冻天气明显减少,气温偏高。

四月初乍暖还寒,时隔四年再遇倒春寒

4月2日宁波气温异常偏高,北部地区出现了35℃以上的高温,5日起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骤降,7~9日的平均气温下降至10℃以下,较常年同期偏低4.9 ℃,最低气温降至5℃以下,出现影响程度为1997年以来第二严重仅次于2010年的倒春寒天气,但未出现明显霜冻冻害,设施喜温作物及时闭棚保温,未出现明显冷害。由于气温乍暖还寒,导致部分合作社早稻秧苗叶片发黄、卷叶,烂秧死苗。

1月气温大幅偏高,暖意融融恍若春

1月份冷空气过程少、强度弱,我市气温异常偏高,慈溪、北仑、奉化出现建站以来历史第二高值,余姚、鄞州、宁海为历史第三高值,鄞州国家基本气象站有2 天日最高气温超过20 ℃。

梅雨巧遇“灿鸿”台风,梅期、雨量大破极值

今年宁波6月7日入梅,较常年偏早,7月13日出梅,较常年偏晚,梅雨量540毫米,较常年偏多1.3倍,为1955年以来最多,梅季长度为21世纪以来之最。入梅后强降水过程频繁,共出现4轮,分别为:6月17~18日、6月30日~7月2日、7月4~7日、7月10~12日;其中受“灿鸿”台风影响,全市面雨量188毫米。

梅期雨量充沛,增加水库蓄水,一定程度缓解了夏季用水紧张。但入梅后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对各类需充足光照的瓜果成熟不利;早熟葡萄糖分积累不足,果实酸度较大,品质下降;瓜类种植也受到影响,霜霉病等高湿病害较多,产量普遍下降。

春季对流来势汹汹,强风毁物雷灾频频

据不完全统计,2015年宁波共发生雷灾40余起,造成经济损失360余万元。

4月4日夜里,宁海县梅林街道塔山工业园区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遭雷击,损坏4台机器设备。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

4月12日夜里~13日,受强对流天气影响,全市出现大风过程,宁波北部和东南沿海地区日极大风速达8级(17.2米/秒)。大风导致慈溪沿海地区部分设施大棚出现棚膜破损和钢架结构变形,江东桑家一家汽修厂内的钢构遮阳棚被强风吹翻,幸无人员伤亡。

5月11日傍晚我市出现强雷电、短时强降水和大风天气过程,18个区域自动气象站日降雨量超过50毫米,40个区域气象站日极大风速达8级,大风导致部分梨树嫩枝被吹落。

5月12日,北仑区大碶雄风机械厂遭雷击,损坏1台激光切割机传感器,直接经济损失40万元。

冬春大雾不断,低能见度阻交通

1月21日早晨,G92杭甬高速宁波段和G15沈海高速南连接线路段相继出现大雾,造成上述路段最低能见度不足百米,牟山、余姚、大隐高速进口随即关闭,并在宁波北收费站对大客车及危化品车实行限流。3月22日早晨,我市宁海、镇海等部分地区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浓雾,对交通造成一定影响。

11月出现3次大雾过程。11月4日夜里~5日,宁波市大部分地区能见度普遍降至1000米以下;5日7时前,宁波境内高速公路大部分收费进口均关闭,S19象山港大桥及连接线,限速60千米/小时。11月21日夜里~22日,我市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在1000米以下;11月22日夜里~23日,市三区、镇海、象山能见度不足1000米。大雾导致宁波境内高速公路大部分收费进口关闭,对居民出行、生产生活等造成一定影响。

12月出现5次大雾过程。12月1日早晨,奉化、市三区、镇海、慈溪、鄞州出现大雾;9日傍晚~10日,余姚、奉化、北仑、市三区、镇海、慈溪、鄞州出现大雾;13日夜里~14日,我市大部分地区出现大雾;22日夜里~23日、26日,我市大部分地区出现大雾。

甬城仍陷“霾”伏,程度明显轻于上年

2015年市区霾日数不足80天,较上年明显减少,霾天气发生程度减轻,未发生重度霾,中度及以上霾日数较上年明显减少。

冬雨连绵,春运返程难

2月20~28日我市出现持续阴雨寡照天气,降水量异常偏多,累计降雨量93毫米,较常年同期偏多2.7倍多,破历史同期纪录,其中宁海、象山、石浦为建站以来历史最多值,鄞州、北仑、奉化为历史第二多值。另外,长时间雨水冲刷和浸蚀对我市部分道路造成了较大损害,因正值春运返程高峰期,较强降水造成道路路面湿滑、能见度降低等不利影响。

秋季连阴雨历史罕见,秋收冬种受阻

11月份我市出现罕见的阴雨寡照天气,全市平均雨日22.2天,累计降雨量245.4毫米,均破历史同期记录。其中慈溪、余姚、鄞州、北仑、奉化、宁海、石浦等7站降雨量创建站以来同期最多值,且各旬均不同程度偏多。持续的阴雨天气阻碍了秋收冬种的开展,导致晚稻收割进度缓慢,“稻曲病”等病害加重,部分出现倒伏、穗上发芽;油菜、大小麦不能及时移栽、播种;设施作物生长严重受阻,草莓炭疽病、灰霉病等高湿病害发生和加重。

强寒潮席卷甬城,气温骤降冬来临

11月24~27日,受寒潮影响,我市出现大幅度降温和海上大风,日平均气温降温幅度达12℃左右,27日平原地区最低气温降至0~-1℃,最低镇海为-1.7℃,25日起平均气温降至10℃以下,我市入冬;25~27日,我市沿海海面有8~10级偏北大风。寒潮过后,持续阴雨天气暂歇,天气转好,对收割有利,秋收进度加快。受前期连阴雨影响,作物长势较差,设施喜温作物抗逆性较差,部分设施作物幼苗出现轻微冻害。

夏季台风影响重,秋台风杜鹃凶猛

今年夏季有1个严重影响台风(1509号“灿鸿”),2个影响台风(1513号“苏迪罗”、1515号“天鹅”),另外,秋台风“杜鹃”(1521号)影响也非常严重。

受“灿鸿”影响,全市面雨量188毫米,最大余姚221毫米,其余各县(市、区)130~200毫米,最大单点雨量余姚丁家畈(534毫米)。沿海海面出现了12~15级大风,其中12级以上持续27小时,最大石浦15级(49.3米/秒),江河湖面和杭州湾11~13级,内陆8级以上大风持续32小时,最大奉化12级(33.6米/秒)。 “灿鸿”带来的暴雨狂风造成我市各县(市)区均不同程度受灾,特别是农业受到重创,据不完全统计,全市受灾乡镇109个,受灾人口60.5万人,倒塌房屋177间,直接经济损失27.37亿元,其中,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136.7万亩,竹林、花木等林业受灾97.2万多亩,水产养殖损失16.9万亩,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18.4亿元。

受“杜鹃”影响,全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,局部特大暴雨。全市平均雨量196毫米,国家气象站分布雨量126~329毫米,最大区域气象站雨量宁海岭口409毫米。强降水主要时段29日22时~30日6时,1小时最大雨强象山外高泥90.1毫米。我市沿海海面出现8~10级大风,江河湖面和杭州湾6~8级。据不完全统计,全市受灾乡镇123个受灾人口35.96万人,倒塌房屋83间,直接经济损失16.17亿元,其中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7.18亿元。

7月不热,多项气象要素创极值

七月平均气温26.3℃,较常年偏低2℃,其中上旬22.1℃,偏低5.3℃,各站均破建站以来历史同期最低纪录。

月降水量423.9毫米,较常年偏多1.6倍多,其中余姚、鄞州、北仑、象山破各站建站以来最多纪录,慈溪、奉化列历史第二多;上旬196.3毫米,偏多2.2倍多,奉化、鄞州破建站以来历史最多纪录,慈溪、余姚、北仑列历史第二多;中旬165毫米,偏多近2.9倍,余姚破建站以来历史最多纪录,鄞州、北仑列历史第二多。

月日照时数155.8小时,偏少3.1成;上旬3.5小时,偏少9.4成,除慈溪列历史同期第二少外,其余各站均破建站以来历史最少纪录;中旬63.9小时,偏少1.6成;下旬88.4小时,接近常年略偏多。